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徙是客观规律,从互联网思维向移动互联网思维挺近是趋势,为了更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更需要加速从工业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从PC端互联网思维转向移动互联网思维,要用移动互联网思维重新梳理公司的战略、文化、组织,甚至需要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而这一切的转变,需要我们掌握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恩惠现象。
一、碎片化思维
相比于PC端互联网而言,移动互联加剧了消费者五个碎片化趋势:时间碎片化、地点碎片化、需求碎片化、沟通碎片化、交友碎片化。碎片化时间成为赢得消费者的黄金窗口,那么,如何建立其碎片化思维,从看似碎片化的世界中汇聚商业的力量?
要想了解这些,我们先得对碎片化思维进行定义:所谓碎片化思维,就是将各种整体信息分割成信息碎片,利用用户碎片时间提供各种用户需要的信息。满足用户需求,甚至引导用户需求。
当然这个定义可能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但是要想从碎片化的世界里汇聚商业力量,我们只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产品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影响用户的思维?
?如何在碎片化时间内达成交易
关于这三个问题,不同的微商营销人有不同的答案,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三个答案:
1、“微”模式:微中有爱,微中有机
在传统工业时代,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往往是企业的实力,因此我们形容企业一般都是“高、大、多、深”,即利润高、体积大、员工多、关系深等,但到了2014年,“微”突然成为热门词汇,微博、微信、微视频、为社区、微公益等词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什么“微”一下子受到热捧呢?
核心原因还是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了,很难集中大块时间做某一件单一的事情。因此满足人们碎片化的需求对商家来说就是最大的机会。例如从2006年开始,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有些博客的习惯,这件事情如果要每天坚持的话,确实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但是到了2009年,微博出现之后,只需要140个字,并配上图片、语言、饰品就可以完成整个微博内容的制作,这确实帮助很多人大忙。写博客的人如此,阅读的人更是如此,很多人都有阅读的习惯,特别是每天早上起床后想了解最新的新闻和国家大事,但是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人在互联网上看仔细都是浏览,而非阅读。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即可,没必要大段大段的将新闻稿全部阅读完。从这方面来说,“短、灵、快”的微博和微信在这方面更有优势。
2、“亲”模式:亲中大爱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亲”已经成为互联网中相互之间的昵称,从中文词来阐释,我们不难发现“亲“这个词还是蛮有魅力的,这个称呼不会很腻,又不乏俏皮的一位,同时节省了聊天和交易的时间,还让人产生特别亲的感觉,自然地营造出亲切、亲热的氛围,对于促进货物的销售有很大的好处。
这一点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尤其重要,由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很多沟通都在线上,无法面对面交流,不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因此沟通一定要有技巧,要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喜好,话不在多,只要用户听得舒心、聊得畅快即可。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用户会通过你的一举一动判断你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是他正确的选择。善用“亲“模式,能让你瞬间与客户拉近举例,快速建立良好的印象和信任感。
3、“圈”模式:打造永不破产的人脉银行
台湾“钢铁大王“王永奇在清华大学学生毕业典礼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一生中有三次机会,第一次机会是选择父母,父母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你的出身;第二次机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上什么样的大小;第三次机会是毕业后的四年从事什么工作,遇到什么困难,有事怎么解决的,当然女孩子还有一次机会,就是嫁什么样的人。”人生的三个选择,其实就是选择圈子的过程。第一次选择父母的圈子,父母圈决定了你出生的平台;第二次是同学圈,同学圈决定了你的发展高度;第三次选择是毕业后做什么工作,这个时候才是人生最迷惘的时候,也是最关键的时候,这个时候聚集的全职很可能成为你未来发展的核心。
通过上面王永庆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圈”子里面的人,我们是某个家庭圈内的一员,是大学某个班级圈内的一员,是某个公司圈里的一员,我们生活在相互交错的各个“圈”子之中,所以我们必须具有去圈子观念,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要重视圈子观念。
那么什么是“圈”子呢?所谓的圈子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能是物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聚集着有相同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人,大家为了共同营造美好的未来而聚集在一起,做一些相同或共同的事情。如亲戚圈、朋友圈、企业家圈、娱乐圈、体育圈等。而圈子营销就是对某一类群体进行集中营销以传播品牌,由于圈子营销是一综合功能很精准的营销工具,聚集了同一类爱好的人群,就很容易建立他人的信任,并建立联系关系。所以圈子营销具有传播时间快、效果明显、营销成本低、针对性强等优势。
显然,圈子的魅力是无穷的,可以利用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那么微商如何应用圈子来进行营销呢?
第一、自己组建圈子,做好线上交流和线下活动,例如我曾服务一个生鲜电商的企业叫健康送,它是一家怎么做土特产原生态才的电商平台,我就提议让它利用自己的资源建立“优食会”圈子,然后由企业来组织一些顾客活动,如在各个高档小区组织免费试吃健康食品的活动,或者组织会员线下参观种植基地的活动等,让顾客形成一个与健康饮食密切相关的圈子,从而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同时我们在通过论坛、博客、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经常与会员进行交流。再比如,我自己是从事互联网营销和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我们就会发动一批移动互联网爱好者组件一个移动电商论坛,经常进行各种公益活动,分享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研究心得,落地案例。每次公益论坛即让大家感到收获,同时也扩大了自己在圈子里面的影响。当然自己组建圈子需要注意的是:圈子影响力大小对最终营销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圈子传播的不一定是正面信息,如果服务不到位,负面信息扩展也会很快。
第二、与目标圈子群体进行合作,支持和赞助核心圈子活动,或制造正面话题让圈子成员广泛参与。企业除了自己组建圈子之外,还可以跟目标圈子即“草根大号”进行广泛的合作,你可以选择支持并赞助这些圈子活动,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客户营销,扩大知名度,取得很好的营销效果。例如我们的“佛之缘”佛珠饰品就经常在广州赞助一些佛教放生的活动,因为参与放生的人有很多都是我们佛珠的目标顾客,所以他们是一个值得我们投资的圈子。当然除了支持和赞助之外,也可以在这个圈子里制造一些正面的话题,成为活跃的粉丝,让其他人广泛参与。
第三、与圈子中的意见领袖合作,通过意见领袖进行品牌传播。每个圈子都有一两个意见领袖,企业千万不要忽视这些意见领袖的作用,必要时可以通过与这些领袖进行或者,让他们在互联网的某些社区发表产品的基本信息以及使用经验和感受等,以实现低成本的营销。
第四、围绕圈子中人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一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明星,而且我们也必须将每个消费者重视起来,我们可以根据圈子内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相对于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圈子归属,这个圈子有时候在虚拟空间里,有时候在现实组织中。而重视圈子的价值、把握圈子的特点,深耕圈子的营销,将是激活圈子消费提升企业品牌的一种新的方式。有圈子就有一切,我们理所当然的应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重视圈子营销。
二、移动化思维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而言,移动化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规模化发展,以及电信运营商从3G向4G过度,智能终端和高速宽带使移动办公成为可能。如果说传统互联网时代是一种“人随网走”的经济模型的话,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网随人走”的经济模型,也就是这一点,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使用方式,使得互联网以无所不在的趋势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2014年4月29日,在腾讯第一季“微信公开课”北京站活动现场,顺丰速运客户本部科技应用处总监魏轲全面分享了顺丰速运借微信的链接能力实现数据流与信息流的上下贯通,以及应用微信支付完善支付体系,编辑搞笑地为用户带来更多个性化服务的经验。魏轲说:“自顺丰速运与微信展开合作,正式上线微信公众服务号以来,来自微信端的用户量以及突破300万,每天有50万查询行为,每天有30万单快件通过公众号下单,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的增长中。”上线微信公众平台之后,通过将多项功能业务集合到同一个平台,能够实现下单、查询、信息主动推送、会员管理等全方位的移动终端服务,还能够微信支付完成付款,避免找零的麻烦。
而对于用户,只需要关注“顺丰速运”公众号,就能够随时随地下单,整个过程非常便捷。我们现在提供了电子运单,通过微信公众号下单(如图2-2),在手机上填写收寄双方的信息,不用手填了。”魏轲表示,顺丰的每一个收货员都配备了便携打印机,在收件时就会把电子运单打印出来交给用户。在会计的运送过程中,用户还会及时收到以照片为主的快递信息,掌握快件的整个运送过程。
“对客户来讲,我们通过一个比较好的电子化渠道提升用户体验;对顺丰速运来讲,我们要提升效率和品质,降低成本。”魏轲说。
互联网移动化还激发出一些新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以及生产消费模式的创新,形成巨大的新的市场,催生出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例如下面几种模式就是互联网移动化激发后出来的:
1、O2O
O2O英文全称online to offline,泛指通过有线或无线互联网提供商家的销售信息,聚集有效的购买群体,并在线支付相应的费用,在凭各种形式的凭据去线下,也就是现实世界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那里完成消费,让我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还有成交可以在线结算。
O2O其实早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起应用得到极大的扩展,我们打开微信“我的钱包”,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滴滴打车”约出租车,可以购买飞机票,可以购买电影票,也可以在微信上下单,去实体店吃饭、唱歌、住宿、购买衣服等。可以说,对于消费者来说,传统互联网能实现的消费行为,移动互联网也能消费,而且更加实惠实用。
2、LBS模式
2014年阿里巴巴斥巨资全线收购了在线地图提供商高德地图,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地图是这个O2O产业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个版块,高德地图拥有吃喝玩乐等众多信息,但是对于O2O最核心的品牌商领域,比如GXG、ZARA等很多线下拍拍,地图上却没有呈现。随着阿里O2O战略的进展,2014年所有上百万级的品牌商店都会到线上来,而且包括营销在内的所有策略都会基于地图。
高德地图等产品的出现催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LBS。LBS即基于位置的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外语缩写:GIS、外语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LBS成为许多应用和智能软件的基础服务。LBS不只是地图、而且包含了所有与位置有关的服务,如定位、地图、数据、导航等。例如有一个移动APP软件叫“墨迹天气”,它就能根据你手机位置的定位,不断的告诉你当地的天气情况。当然就目前来说,几乎所有的LBS应用都可以绑定各类微博、微信和常用的SNS网站,通过LBS客户端的地点进行巧妙的营销设置,如签到活动,可以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传播因子,并通过好友圈自形成大范围的口碑传播。
3、移动支付
整个IT行业都在由互联网平台向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迁移或升级,移动电商作为移动互联网中最典型的一种基础应用,也将成为移动应用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而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商的重要支撑,它将成为移动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移动支付势必将成为未来的支付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商的支付方式就是通过移动支付来完成的。当然对于移动支付,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微信红包,2013年年底,微信推出微信红包,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从2013年除夕到大年初一16时,参与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目前无论是微信也好,还是支付宝也好,都在发力培养移动支付用户,如目前,我们在为7-11等便利店消费产品,退出“使用微信支付,减免十元”的活动,引起广大的消费者的兴趣,其实微信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
4、手机娱乐
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发展成熟,网页游戏如火如荼,移动游戏业(如图2-9)不甘示弱,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都迅速增长,其中PC端的大量客户端网游经历了几年的告诉发展之后,这部分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转入移动端网游。这为移动端网游保持持续发展的状态提供了最稳定的保障,2014年手游行业依然高速增长,预计同比增长近80%,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0亿人民币。
除了手机游戏之外,手机QQ、微信、手机微博等社交平台也都属于手机娱乐中的佼佼者。
三、粉丝化思维
工业经济时代,只要产品足够好,就会有顾客,只要营销布局得当,产品就会买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游戏规则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不在是传统的B2C模式,而是C2B模式,这里的“C”是领头羊,是蜂王,而“B”则是聚集在某个圈子的群众,我们可以看到,只要领头羊或蜂王往哪走,所有的样或蜂都会跟上,这就是粉丝经济,这就是粉丝化思维。小米手机的成功和《罗辑思维》的成功都说明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我们的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思维发生了改变:从工业经济时代的“得渠道者得天下”,转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得粉丝者得天下”。
粉丝经济就是蜂王经济,粉丝思维就是领头羊思维,粉丝就是生产力,如果你拥有粉丝,就拥有拍拍的忠诚顾客,拥有品牌的传播者和捍卫者。同时,粉丝是一群认同你的价值观、认同你的品牌、认同你的产品、甚至捍卫你品牌声誉和影响力的一群人。我突然想起我在前几年,少不更事的时候,在网上写了一篇点评某个著名营销人的文章,结果这篇文章引来无数的人打电话或QQ聊天对我的职责,最后没办法,我只好删除这篇文章,并且做出道歉。
这就是粉丝的力量,他们不但是你潜在的购买者,也是你最忠实的笨趸,是你最值得珍惜的用户,我们的品牌就需要这样的粉丝。
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我们提出了客户思维的话,那么传统互联网时代,我们讲的是用户思维,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则应该突出粉丝思维,甚至是信徒思维。很显然,粉丝是不同于客户和用户的,客户和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
所以粉丝一旦接受品牌,就会全身心投入,粉丝对品牌、企业拥有高度的忠诚和热情,这些粉丝不仅仅是你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还是你最卖力的推销员。把客户变成用户很困难,把用户变成粉丝就更困难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我觉得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恩惠吸引目标客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移动互联网上找到目标客户还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些客户能否衍变为你的客户,变成你的“土豆丝”,这需要我们下功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他们施与恩惠,我就发现现在很多人在建立微信群的时候,在微信上留言,凡是加入该微信群的,都有机会获得微信红包一个,这就是恩惠策略,能将普通的目标人群变为你的“土豆丝”。
第二步:通过兴趣建立信息回流
将一般用户转变为你的“土豆丝”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升级,将其转变为“铁丝”。很显然这一步通过恩惠很难做到,这需要我们围绕用户的需求和兴趣,想他们提供一些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客户,才能跟他们不断产生信息回流,进而形成价值网,并最终升级为“铁丝”。
第三步:通过理念改变他们的思想
用户思维和粉丝思维最大的区别是,用户是会独立思考的,而粉丝彻底让用户放弃思考,自愿跟着别人走,所以要想让他们变为你的粉丝,就必须影响他们的思想,很显然要做到这一步,必须考企业的理念、产品的理念、营销的理念来改造他们。最终使他们认同你的价值观,自然也就升级为“钢丝”了。
四、极致化思维
极致是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特征,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极致就是要打造完美的体验,就是要让产品毫无瑕疵,就是让客户没有挑剔。极致思维就是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做到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在《失去乔布斯,苹果会怎么做?》这本书中,作者是这么认为的:乔布斯和苹果之所以拥有看上去所向披靡的魔力,在于找到了一套共通的苹果方法论。苹果的方法论就是一旦决定做一款产品,就一定将所有力量聚焦在这一点上,把这一点做到极致。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极致的产品呢,什么样的思维才是极致化思维呢。我是这么理解的,极致化思维包括产品极致、传播极致、服务极致。
1、产品极致
这里所说的“产品”是指出去附属价值之外的产品属性,包括核心产品和实体产品两个部分。产品能不能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在接触到你的产品的时候情不自禁的发出“wow”的声音,并且义无反顾的爱上你的产品的根本原因,就是你能不能将你的产品做到极致,因为这才是触动消费者内心的“琴弦”。在这一点上面,苹果可以说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它用十年的时间证明了:在现今世界,一款“好产品”就足以影响一个企业的命运。
关于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我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他非常偏激的人,如他可以在一段时间只吃一种素材,比如吃胡萝卜,只吃胡萝卜,迟到身体变橙色,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偏执使得乔布斯在苹果手机研发过程中极致的追求,就在很多公司经常对能够生产利润的平庸产品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乔布斯一直以其“顽固”的态度来面对产品的研发,对于乔布斯来说,如果产品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宁愿选择放弃。所以在苹果产品研发中,乔布斯永远都保持对产品一种极致兴趣状态,不断追求每个步骤细节的精确,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用户体验,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系统设计,甚至细微到主板如何摆放,这些都在乔布斯眼中必须美观,因为他不希望用户破坏内部的如何东西,他可以因为痴迷设计在苹果停车场跑来跑去,专心致志的观察所有奔驰车,疯狂的观察他们印刷的字体、颜色和格式,并最终将这种设计应用在苹果的产品包装盒的设计。折叠线、纸质和印刷等上面。
尽管乔布斯可能因为其个性的傲慢被人批评过,但对其在产品的上的极致态度,以及其在商业上的才华,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是持赞美观点的。
2、传播极致
世界上最好卖的产品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产品,只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最好的的产品没有跟客户进行最好的“沟通”,这就犹如一部非常经典的巨作没有被发表一样。所以极致产品除了产品品质要好,还需要极致的传播。
3、服务极致
服务即营销,这句话的道理,我想凡是从事产品营销或销售方面的人都深有体会,毕竟消费者不仅仅是与你的产品接触,更多的是与你的服务接触,与你的产品接触只发生在一瞬间,而与你的服务的接触则贯穿始终。能不能将服务做到极致,是产品运营的另一种营销方式,那么我们如何将服务做到极致呢?
(1)超越期待
前面提到,极致就是超越预期,那么极致的服务,自然也是超越用户的预期的。如海底捞的排队叠纸鹤服务,这就是超越期待的服务,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座位坐满了,顾客去等位这是合情合理的,我只要保证有空间让顾客等位,就已经可以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送出免费饮料小食、免费做指甲和擦鞋这些服务其实都是可以不提供的,这并不是店家的义务。但是,海底捞一开始就提供这些超越期待的服务,也就因此获得了消费者的口碑。
(2)同理心
真正超越用户期待的服务,其实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换过程,这是一种店家与顾客之间的默契,彼此尊重,彼此需要,彼此平等,非常的重要和男的。
服务的精髓就是三个字: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彼此可以感同身受的新,顾客和服务站之间是可以感同身受的,好似陌生人但胜似陌生人的默契,这样的服务是让人愉悦的,而且顾客和服务站双方都是愉悦快乐的。
我们都应该彼此抱有同情心,无论你是顾客还是服务者,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服务者提供服务是他的工作,顾客来这里被服务之后,也要去做他的工作,你的工作和他的工作虽然薪酬有高低不同,但从人的本质来说,他们并没有区别,或者高低贵贱之分。
(3)人人都是服务员
雷军在发布小米1的PPT中有一个图片,他是小米客服的001号,而整个小米是全员服务。传统企业的做法是管理团队下设产品团队和客服团队,后两者不定期进行用户调研,与用户接触与交互总是隔着一层,也不够实时。而小米的管理、产品和客户团队则是同时通过新媒体接触用户。
提升客户反映速度也很关键,小米的微博客服团队有一条硬性规定:在用户@小米之后,必须在15分钟之内做出反应。要知道小米的新浪微博自2011年8月上线以来,@小米手机拥有217万粉丝,@小米公司拥有159万粉丝。
此外,小米还对进入新媒体阵地进行了定位划分,除了共同承德那客服的任务,基本形成了“微博拉新、社区沉淀、微信客服”的体系化运作架构,一次将每个阵地的属性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五、品牌化思维
关于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最后,我想以品牌化思维结尾。对于品牌这个概念,也行很多互联网人或者移动互联网营销人以及慢慢的淡化了。但我觉得一个成熟的企业,一个要想长久生产下去的产品,最终肯定是会走向品牌化思维道路。
而且也只有品牌化思想的产品,才会有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这套品牌化的信息系统才会不断的影响人,让普通的用户最终变成自己的粉丝。
当然,移动互联网思想相的品牌化思维很显然不同于传统营销的品牌思维,甚至很多传统品牌营销的思维已经不适合于移动互联网了。例如移动互联网不需要渠道,所以以“渠道为王”4P失效了;自媒体让人人都变成了明星,以“便捷为王”的4C理论也失效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下的品牌思维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营销思维,很多营销理论同样适合于移动互联网,如定位、差异化、广告、口碑、内容营销、文化等。
所有的营销思维都是相同的,只是我们在研究移动互联网营销下的品牌化思维的时候,需要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思维、移动化思维、粉丝化思维、极致化思维等综合考虑。
了解更多请登陆 变频控制箱 http://www.bidadk.com/bianpinkongzhixiang/